更新时间:2024-06-12
全国首部市级层面的基层公共卫生领域地方性法规《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出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有了法律依据。
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基层服务机构发挥着重要的网底作用,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如何补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短板,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近日,全国首部市级层面的基层公共卫生领域地方性法规《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获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
“这意味着宁波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有了法律依据,对深入推进健康宁波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秦江梅说。
如何让村民享受到长期、稳定、高效的医疗服务,一直是悬在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上马村党支部书记马远伟心头的难题。
上马村有常住人口318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02人,占比达到63.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77人,占比24.2%。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基础病多且行动不便的村情,对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基层公共医疗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立法调研开展以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实地走访发现,与上马村相似,群众对于多层次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日益强烈:75.3%的居民提出需要提供诊后康复、居家护理、安宁疗护;70.1%的居民提出需要提供急救服务;58.9%的居民认为需要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咨询;83%的居民认为需要家庭医生……
为此,《条例》制定突出了“全生命周期”的特点,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小”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比如,就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服务,《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关爱、失智症预防、自理能力评估、口腔保健、眼保健、营养改善指导等健康服务,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服务等途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再比如,就慢性病等健康服务,《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电话联系、门诊随访等方式,提出规范诊疗、合理运动、平衡膳食等建议,并根据病情需要提供慢性病长处方服务。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落实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管理。
目前,宁波市已有1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已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为基层群众就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是最好的医生!态度好,技术也好!”说起象山县东陈乡岳头村卫生室的村医孙武宁,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
孙武宁今年87岁,乡间行医65年,是宁波目前在职最年长的村医。在各区(县、市),像孙武宁一样的“老村医”还有很多。数据显示,宁波市目前在职的乡村医生有1967人。其中,60~69周岁549人,占27.91%;70~79周岁601人,占30.55%;80周岁以上43人,占2.19%。
除了村医老龄化问题严重,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也不充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不足,普遍缺乏专业的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建设之困,宁波市人大代表、鄞州区东钱湖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胡勤勇深有感触。
“工作强度大、压力大、留人难。”胡勤勇根据多年从业经验观察到,因乡村医生没有编制,为个体身份,盈亏自负,收入保障不足,加上基层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很多人都退出了村医的行业。
“尽管近年来,卫生部门积极争取编制,尝试通过公开招聘的方法改善人才队伍,但按目前通行的招聘方式经常遇到无人报考或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考要求的情况。”胡勤勇说。
不过,胡勤勇欣喜地发现,《条例》对人才队伍的问题作出了明确回应:招聘全科、公共卫生、精神卫生等紧缺专业人员,难以形成竞争比例的,在报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后,可以按照实际报名人数组织招聘;建立健全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支持区(县、市)对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员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推进市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双向流动,建立定期向乡村派驻医务人员工作机制,并按照规定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卫生健康、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建设与保障:
(一)按照规定标准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配备,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盘活用好存量编制,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需求;(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对定向培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生按照标准给予补助,并做好就业安置及履约管理;(三)在符合执业准入要求的前提下,放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招聘报名条件。招聘全科、公共卫生、精神卫生等紧缺专业人员时难以形成竞争比例的,在报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后,按照实际报名人数组织招聘;(四)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对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才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建立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和定期向乡村派驻医务人员工作机制,按照规定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五)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制度,加大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补助机制,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激励力度,保障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薪酬水平与县域医共体内部其他同等医疗卫生人员薪酬水平相衔接。
“这无疑对完善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胡勤勇说。
《条例》要求市县乡三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下列经费提供保障:
(二)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含修缮)、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人员培养培训等经费;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经费;
对地处山区、海岛,且因服务人口稀少等客观因素造成收入不足以弥补正常运行所需合理支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县、市)卫生健康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补助政策,确保机构正常运行和人员合理待遇。
对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补助,以及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补助、工伤、抚恤等待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落实。
第一条 为了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优质、均衡、普惠的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健康宁波建设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基层公共卫生规划建设、健康服务、疾病预防、应急处置及其保障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主体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相关健康服务、开展疾病预防与应急处置等工作。
本条例所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本条例所称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指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等。
第三条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彰显公益、医防并重的原则,推进公共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提升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水平。
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保障,优先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重大事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与处置等重大事项。日常协调工作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工作,组织、指导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医疗卫生救援。
发展和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医疗保障、教育、公安、民政、市场监管、大数据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第六条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落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并为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支持。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发挥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协助落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第七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承担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疾病预防等工作,并为村(居)民委员会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开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诊所、门诊部等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第八条 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和志愿者协会、社会工作者协会、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应当在各自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参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第九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推进城乡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城乡居民应当履行自身健康管理责任,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健康理念,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主动参与并依法配合落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措施。
第十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下列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置标准、建设标准、规划布局和实施保障要求;
第十一条 市、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根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遵循统筹协调、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组织编制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并经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置的用地空间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下列规定设置:
(一)每个乡镇、街道设置一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可以根据辖区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区域地理状况等增设;
(二)行政村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人且距离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超过一公里的,设置一家村卫生室;行政村常住人口一千人以下或者距离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一公里内的,可以根据需要统筹设置村卫生室;
(三)社区按照国家、省和市关于建设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的要求,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卫生服务站。
区(县、市)人民政府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关规划确定的标准和实施保障要求,设置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第十二条 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派驻、邻(联)村延伸服务等方式,为未设置村卫生室的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其相关健康服务。
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巡回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制定工作规范,为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和未设置卫生室的村提供巡回医疗卫生服务,并确定开展巡回医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
开展巡回医疗卫生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按照工作规范提供服务,并提前告知巡回医疗卫生服务的时间、地点和人员。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设施为巡回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场地等支持。
第十三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整合资源,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
县域医共体应当建立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推动全科与专科协同服务,开展健康促进、疾病筛查、高危人群健康干预和患者随访管理、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牵头医院应当为成员单位提供人员培训、技术支撑、质量控制等服务,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支持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参加县域医共体等方式,提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在国家、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补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全社会公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相关内容。
第十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职责,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在当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向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购买相关服务。
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通过服务场所公示等方式,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免费政策的宣传,免费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得拒绝提供或者扣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收费。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专家库和资源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咨询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围绕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并面向辖区内居民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第十七条 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建设、维护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等基础数据库,并纳入医疗卫生与健康信息系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因提供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医疗卫生机构在履行保密义务的前提下,可以查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但不得泄露或者违法用于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外的用途。
第十八条 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规范化的预防接种门诊,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建立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制度,做好日常预防接种和传染病流行期的应急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为有需求人群提供规范化的预防接种服务。居民应当按照规定接种免疫规划疫苗。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做好辖区内居民预防接种的组织、动员和协调等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当为三周岁以下婴幼儿提供预防保健、养育照护指导等一站式健康服务,为三周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母乳喂养、膳食营养、生长发育等健康指导,为托育机构提供卫生保健、婴幼儿照护、疾病防治等指导服务。
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范做好六周岁以下儿童健康建档、儿童发育监测与筛查、发育偏离儿童干预或者转诊、口腔保健、眼保健、儿童残疾防治等儿童健康服务。
第二十条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和实施母婴健康安全保障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计划,建立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范为孕产妇提供健康建档、产前检查与筛查、妊娠风险筛查、产后访视、产后四十二天健康检查等健康服务。
第二十一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关爱、失智症预防、自理能力评估、口腔保健、眼保健、营养改善指导等健康服务,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服务等途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民政等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
第二十二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电话联系、门诊随访等方式,提出规范诊疗、合理运动、平衡膳食等建议,并根据病情需要提供慢性病长处方服务。
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落实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管理。
第二十三条 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当根据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其他精神卫生服务,并为村(居)民委员会以及辖区内的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开展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等提供技术指导。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档案,对居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对监护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看护知识培训,并配合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疑似患者筛查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为参加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六十周岁以上居民、中小学生、六周岁以下儿童,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服务;为其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提供每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服务。
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等部门,确定前款规定的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并可以根据居民健康需求和财政承担能力等因素调整服务对象、频次,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免费健康体检相关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职责做好免费健康体检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市推进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主,面向全人群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咨询、健康状况评估、专科科室预约、健康教育指导等连续性的综合健康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财政补助、医保基金和个人付费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根据签约居民健康需求,提供基础性签约服务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为签约居民提供上门诊疗、康复护理、健康指导等健康服务。
支持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依托医疗卫生与健康信息系统,提供签约、健康评估、预约诊疗、远程医疗、慢性病复诊配药、健康监测管理等家庭医生在线服务。
第二十六条 乡镇卫生院应当按照规定提供住院服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结合实际提供住院服务,主要开展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慢性病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健康服务。
县域医共体内的牵头医院应当为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住院服务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
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民政部门,支持、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等途径,对辖区内未设立健康医疗服务点的养老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提供日常诊疗、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保障,对已经设立健康医疗服务点的,加强业务指导。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建立家庭病床的居家老年人等,提供上门诊疗、随访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相关医疗服务费用应当按照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具体办法由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疗保障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并扩大中医药服务供给,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康复等作用。
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健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人员配置,提供中药饮片、中医适宜技术等服务。
第二十九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提高人居环境卫生质量。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做好公共场所、住宅小区内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定期开展清洗、消毒、保洁,清理病媒生物孳生地,消除危害公共健康的隐患。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当向居民提供卫生消毒、病媒生物消杀防治等指导、咨询服务。
第三十条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重大疾病监测与干预计划,明确监测病种、目标人群、监测与干预项目,并组织实施。
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指导、防治效果评价等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合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重大疾病预防宣传活动,并按照要求做好肿瘤筛查、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调查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建立健全应急演练制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协调落实防控措施。
第三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建立药品、检测试剂、疫苗、医疗器械、救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等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实物储备物资应当在保质期或者有效期内适时更换并调剂使用。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平战转换的要求,完善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预留应急需求转换的设施设备和改造空间,为相关设施转换为临时性救治场所或者隔离区域提供条件。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鼓励单位和家庭根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疾病预防和健康提示,适量储备防护用品、消毒用品、药品等物资。
第三十三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下,协助做好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等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隐患信息时,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及时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信息。
第三十四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相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做好辖区内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人员的分散隔离,并组织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防控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辖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居民等,做好人员登记排查、居家健康观察服务保障、健康监测提示等相关工作,并及时收集、登记、核实、报送相关信息。
第三十五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相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下,按照职责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采取必要的治疗、卫生防护和控制传播措施,并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按照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第三十六条 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完善急救设施设备,加强医务人员基本急救能力培训,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规范的急救和转诊服务。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急诊科室,并在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辖区内居民医疗救治需要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急诊接诊开放时间。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下列经费提供保障: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地处山区、海岛且因服务人口稀少等客观因素造成收入无法弥补正常运行所需合理支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相应的补助办法,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合理待遇。
对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补助,以及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补助、工伤、抚恤等待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落实。
第三十八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儿童保健、孕产保健、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建设与保障:
(一)按照规定标准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配备并动态调整,盘活用好存量编制,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需求;
(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对定向培养的医学生落实补助,做好就业安置以及履约管理;
(三)在符合执业准入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放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招聘报名条件;招聘全科、公共卫生、精神卫生等紧缺专业人员,难以形成竞争比例的,在报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后,可以按照实际报名人数组织招聘;
(四)建立健全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支持区(县、市)对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员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推进市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双向流动,建立定期向乡村派驻医务人员工作机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经历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条件,并按照规定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五)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制度,加大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
(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补助机制,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激励力度,保障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薪酬水平与县域医共体内部其他同等医疗卫生人员薪酬水平相衔接,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人才项目、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
第三十九条 乡镇卫生院应当对其所属的村卫生室实施统一管理,并对辖区内其他的村卫生室逐步实行业务、人员培训、药械购置、绩效考核等一体化管理。
支持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提供常规检验和采取智能辅助技术等措施,提高诊断治疗能力,满足辖区内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服务需求。
第四十条 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数字化建设,依托统一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信息系统,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依法归集和使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上报、家庭医生线上诊疗、居家远程健康监测等数字化服务功能。
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规范化发展,为居民提供远程临床会诊、远程超声影像、在线问诊、上门护理、电子处方和上门送药等健康服务。
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本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机制,将慢性病规范管理、居民健康状态改善等基层公共卫生核心指标纳入评价范围。
市和区(县、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估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服务质量、技术等实施评估。
评估工作应当每年至少实施一次,评估过程应当吸收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并作为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成效和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人员绩效工资或者薪酬的依据。
第四十二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依法进行监督,对不履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的行为,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并及时反馈。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三)泄露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或者将其违法用作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外用途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560亿美元薪酬被否,马斯克重新确立自己地位!特斯拉解除职位冻结:除了AI和机器人外,恢复全方位招聘
致敬经典:苹果 macOS 15 Sequoia 系统新增复古风动态壁纸
长江存储致态Ti600 2TB半盘实测:告别漫长等待 游戏加载狂飙6倍!
Jabra 捷波朗宣布停产 Elite 系列无线耳机,聚焦更赚钱的领域
关于IM电竞
IM电竞平台是您追逐电竞梦想的热门竞猜平台。作为一家领先的电竞平台,IM电竞官网致力于为玩家提供最激动人心的电竞直播和竞猜体验。无论您是电竞迷还是电竞竞猜爱好者,IM电竞平台官网将带给您无限的乐趣和刺激。在IM电竞官网平台,您将感受到电竞的激情和无限可能。IM电竞app提供最新版的APP和网页版入口,让您随时随地都能畅享电竞的精彩。通过高清流畅的电竞直播,您可以亲眼见证顶级战队的对决,感受比赛的紧张和激烈。无论是全球知名的英雄联盟、绝地求生,还是热门的DOTA2、CS:GO,IM电竞下载入口都会为您提供全面覆盖的直播内容,让您身临其境地感受电竞的魅力。除了IM电竞直播,IM电竞最新版app还提供精彩刺激的电竞竞猜体验。在IM电竞平台登录上,您可以参与多种电竞赛事的竞猜,预测胜负、比分和击杀数等多个指标,赢取丰厚的奖励和荣耀。我们为玩家提供全方位的竞猜信息和实时赛况,助您做出明智的投注决策,与其他电竞爱好者一同分享游戏的乐趣。IM电竞备用网址的登录和注册过程简单便捷,只需几步即可创建自己的账户。注册后,您将享受到独家的会员福利和优惠活动,包括免费竞猜券、返水优惠和定制礼品等,让您的游戏体验更加丰富和激动人心。IM电竞网址是一家玩家信赖的正版平台,IM电竞网页版致力于提供公平、安全的电竞竞猜环境。IM电竞官方网站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保障玩家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同时,我们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监控体系,确保游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让每位玩家都能享受公平竞争的乐趣。立即访问IM电竞在线网址,下载最新版APP或进入网页版,感受电竞的魅力!IM电竞,与全球电竞玩家一起冲击巅峰,赢取荣耀与奖励!加入IM电竞,追逐您的电竞梦想!...联系我们
电话:84728611
邮箱:adminIM@youweb.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金悦路1号A区18号楼
传真:+86-123-4567
友情链接:IM电竞官网IM|IM电竞官方网站BG真人官方网站开云|开云真人官网K1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0-2023 IM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黔ICP备20006640号 TOP